2008/02/28

台北賓館

最近新聞上炒的很熱的白花四億元整修事件
令我想起以前在上古蹟維修課的事

事實上古蹟維修本身就是一件弔佹的事
首先
並不是年代久遠就算是古蹟
而是建物本身必須要有某些共同記憶
或是歷史價值
甚至是有學術上的意義
才能夠稱作古蹟
所以阿公田裡的抽水站不是古蹟

而古蹟究竟應不應該永遠留下
這也是一件值得討論的事

若把建築比喻為人類
是一個對人類很有貢獻的老先生
是不是我們就應該讓他服長生不老藥
甚至是死了之後打入大量福馬林
讓這位老先生能就永世長存
像某孫先生或蔣先生
當然
適度的去保建他
是有意義的
讓他能夠健康的多活幾年

而古蹟維修的意義就在於此
我們不是要讓古蹟回到剛蓋好的模樣
事實上我們永遠不知道古蹟剛蓋好是什麼模樣
因為當時我們都未出生

我相信負責台北賓館維修的建築師
是國內少數以正確觀念去維修建築物的建築師
並不是欄杆少了一塊
我們就要把欄杆少的那部份完全修回去
我們並不是小叮噹
我們並沒有時光布
即使有時光布
也沒有必要回到過去把剛蓋好的建築物拉回來

即使我們用非常相近的建材修到人眼分不出來
那終究也是假的
只是滿足人類想乘坐時光機的慾望

我們該做的
是將建築物不堪使用的部分加強
讓他能再撐一段時間
讓後世的人仍有瞻仰他的機會
但不是永遠
並且
我們應該要對歷史負責
應該要讓後世的人知道
這棟建物曾經發生過什麼事情
比如說戰爭 荒廢 整修
這都是歷史的一部分
如果完全修回原樣
那等同是抹去了50年來的歷史

台灣目前大部分人對於古蹟維修的觀念仍不成熟
多數人主張即使建物已經傾倒
仍然應該照著照片或是畫作中的形式再蓋回原樣
但那一點意義也沒有
就像是蠟像館中的愛因斯坦
或是基因改造的複製人

我認為這四億元並沒有白花
因為我們真的留下了這棟建築物
而不是留下了一棟幻象

沒有留言: